清明节随笔

时间:2022-12-03 23:14:18
清明节随笔【热门】

清明节随笔【热门】

在学习、工作生活中,说到随笔,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,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,可以抒情、叙事或评论。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随笔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清明节随笔1

今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,这句诗是描写清明时节的景象。清明之前,已经下了几天的雨,今天,4月5日,清明节当天却变成阳光明媚、天气晴朗。我们一大早,便整装待发了。

妈妈早就准备好了一切,有两大筐丰富的贡品。我掀开箩筐上面的盖着的布,啊!一层一层的,最下面一层是妈妈昨天精心做的米糕,米糕上面是一只肥大的鸡,旁边还放着许多的水果:有进口香梨、有芭乐、有美国脐膯、还有一些不知什么名的水果。另外一个篮,放着要烧的纸、香、鞭炮等等。

我们一家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开车去祖先的墓地,我打开车窗,一路迎着舒服的春风,享受大自然的美。很快到了目的地——墓地山脚,人到齐了,拿好东西,一家人就开始有说有笑地向墓地出发了。

我才爬了一小会儿,就被山上的景色迷住了,路旁是一眼望不尽的果园,那茂盛的荔枝树、龙眼树正向我们展示着无限的生命力,树冠上已是缀满的新的嫩绿的芽,有些已变成翠绿的新叶了。那叶子中间,躲藏着一些可爱的小果果。一阵风吹来,若隐若现,非常可爱。尽管荔枝已结了果,但还是可以看到忙碌的蜜蜂在飞来飞去,一派繁忙的景象。路的两旁长着各种各样的小草小花,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。瞧,这边一簇的杜鹃开得多么鲜艳啊!那里的野草莓花也不甘示落展示着她的容颜。这边的叶子尖上还挂着一小滴晶莹的水珠,这是太阳没有照射到的缘故啊。

到达墓地,大家就干起了活,有的人锄草;有的人摆放鲜花;有的人摆放水果;有的人把纸钱放在相应的地方;还有的人摆供品热闹极了。而我呢,则是在旁边折树枝玩,继续欣赏山边的风景,继续陶醉在大自然中。后来,妈妈叫我去插蜡烛、上香,我可高兴了,终于有事做了,我迅速地按着吩咐的任务去做,不一会儿,我就完成任务了。又开始闲着了

过了许久,我们终于打扫好墓地。爸爸开始上香了,只见他表情严肃,双手合一放在胸前,嘴里念有词,似乎在祈祷什么。过了一会儿,他祈祷完了,便跪下来磕头,恭敬地磕个四个响头后叫我们姐弟也磕头了。我们受他的情绪感染,也不说话准备学着爸爸跪拜了。突然间,我问爸爸:我要说什么吗?爸爸轻声地说:你可以让祖先保佑你学习进步啊。于是,我庄严地给每个祖先行一个礼,我并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:请各位祖先保佑我身体健康,学习进步。姐姐也表情严肃地跪拜出四个响头。跪拜完毕,开始把先前准备好的纸钱之类分别烧给祖先,接着就是放鞭炮,用火轻轻一点导火线,鞭炮就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。那声音震耳欲聋,就像天上打雷一样。

祭拜完,我们就有说有笑地下山了。一路上,清脆的鸟叫声、欢快的虫叫声,还有小朋友们的欢笑声,一声声叫声,组成了一曲动听的大合唱。

清明节随笔2

记得古诗说过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,讲的是清明节雨天、人们伤心的情景,可是,在今天清明节的第二天,天气十分的晴朗,外面阳光明媚,风和日丽,到处是春暖花开的景象,我、爸爸、妈妈、外婆、哥哥、舅舅一起去南北湖扫墓。

我们乘着开往南北湖的公交车,来到了我们海盐县的旅游景点——南北湖,湖边到处是行人,有来扫墓的,来旅游的……我们无心欣赏南北湖的美丽景色,直接来到半山腰,来到了外公的墓前,外婆依次摆好拜祭的物品,妈妈、舅舅献上了鲜花,爸爸点着了蜡烛,接着舅舅第一个拜,第二个是外婆拜,第三个是哥哥拜,第四个爸爸拜,第五个是妈妈拜,第六个当然是我了,因为我最小了,接下来外婆就给外公烧纸钱了,希望外公在下面有更多的钱花,日子过得好一点。望着外公的墓碑,我们心里都有一种痛苦的感觉。

拜祭完后,妈妈打算带我到处走走看看,我们先来到了湖边的木制长曲桥上,只见桥下的湖水水平如镜,没有一丝波浪,湖水清的能看到湖底的水草,走过木桥,我们来到了长堤上,堤的两边尽是桃树,我走进桃树看了一下,发现有的花是含苞待放的就像是一个个害羞的少女,有的花是争奇斗艳的像一个个哨兵展现着自己的魅力。

走着走着,爸爸说起他小时候来英雄纪念碑扫墓的事,于是,我向爸爸提议,也带我一起去向英雄扫墓。接着,我们就爬上山峰来到了新四军北撤澉浦之战纪念碑,原来是在1945年10月4日,新四军北撤至澉浦时,遭到国党10倍于自己军力的包围,在战斗中,新四军有223名战士牺牲了,看着纪念碑,想到牺牲的新四军战士,我心中感到无比崇敬,于是,我向英雄们献上自己做的花环,爸爸为我在纪念碑前留了合影。

走在下山的路上,想到有两百多位战士牺牲在这儿,我觉得我们不能忘记先辈的事迹,是他们创造了中国,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,我觉得今天收获真多。

清明节随笔3

夜里雨声,闲读宋词,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:“燕子来时春社,梨花落后清明”。翻过几页,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:“舞烟眠雨过清明”。

心里蓦地一惊,春社已过,清明又至了。

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,古时也叫三月节,有20xx多年历史。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。故谓之清明。”清明时节后雨水增多,万物由阴转阳,吐故纳新,一派春和景明之象。

在现代人眼里,“清明”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。这是因为,清明时节前一天是寒食节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,后来,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,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“寒食上墓”,且列为当时“五礼”之一。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,为图方面,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,到明清时,清明扫墓更为盛行。新中国成立后,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,缅怀革命先辈。

“年年祭扫先人墓,处处犹存长者风。”历来有扫墓的习惯,每到“清明”,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、果品、纸钱、鞭炮等到祖坟墓地,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,再将纸钱焚化,鸣炮祈祷,为坟墓培上新土,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,然后叩头行礼祭拜,最后,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。

年年清明都逢雨,那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!也习惯了在清明时节看雨、淋雨;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个大睛天,心,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,有些残缺。也许,也只有这样的情与景,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藉吧!

逝者已去不可追,请君珍惜眼前人。清明墓碑前,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,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,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。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,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,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时节最醒目的问号,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,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。让孝敬之心日日在,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,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,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,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,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,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。

清明节随笔4

今天是4月5号,是一年 ……此处隐藏5735个字……终于来到了祖先的墓前。

祭过三婆之后,我们来到了姥姥墓前。我们点了几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坟前,再把纸钱撕开点燃。烧完了的纸钱化作一片片白灰,随着风飘向远方,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也远远的传开了,同时,我的思绪也被带回了遥远的过去。

姥姥生前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,生下爷爷他们想必也非常痛苦。在爷爷读书时粮食紧缺,每天上学都必须自己从家里带桌子凳子,自己扛着走几公里的路到学校。有一次,姥姥送爷爷去学校的途中,一辆车子驶过,姥姥把爷爷一推,自己却被车子撞了。从此,姥姥与我们阴阳两隔,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,离开了深爱的孩子们。后来,失去母爱的爷爷通过努力当上了一名医生。

姥姥,今天您的曾孙女来看您来了,您虽然离开了我们,但您的爱却留下来了,您的爱可以永远照耀着活的人。

这份亲情让我们心紧紧的相连,这是血浓于水的情感。无论时空怎么转变,亲情不会变,感恩的心也不会变。不是吗?

清明节随笔13

又是一年清明时,我随父亲回老家扫墓。
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蒙蒙细雨如丝如线,升腾些许雨雾,一时间氤氲了整个天地。

清晨的露珠和贵如油的春雨喂饱了两旁的小草,绿得养眼。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泞中前行,感受着别样的绿意,心中有种莫名的苦涩。

抬起头,坟堆就在眼前,兀地扎眼。黝黑的土丘,一棵有着盘虬卧龙般枝干的树,一块青黑色的大理石墓碑。这就是一座典型的坟,一个人去世之后埋葬的地方。

大人们表情严肃,抡起铁锨,翻着新土,不时用新土加固土丘或是刈除荒草。不管是中年汉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,眼角噙满了思念——下面埋的是他们至亲的人啊。置身于坟堆之中,心头压抑得难受,仿佛心口也有一座坟。

我曾经在孝陵感受那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萧瑟之美,在八宝山倾听烈士的呐喊。也曾在脑中想象泰姬陵的典雅和深藏于骊山中的秦始皇陵的壮观。可这些举世闻名的陵墓,都没有眼前这片光秃的土丘给我的触动深。

这儿埋的是我的先祖。他们或许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,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土地。他们没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,与秦皇汉武相比,他们太过卑微。但他们将根植于土地之中。从土地中来,到土地中去,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,或许这是他们最幸福的归宿。

坟,关于土地的文化,总是那么的深沉与厚重。“可怜无定河边骨,犹是春闺梦里人。”戈壁古战场,沙坟如潮,寒峰如浪。如雨的马蹄,如雷的呐喊,如注的热血仿佛就在眼前。中原慈母的白发,湖湘稚儿的夜哭,江南春闺的遥望,故乡柳荫的诀别,猎猎于风中的军旗,都随着一阵烟尘,又一阵烟尘,飘散远去。这些长眠于异乡的战士,为了守护那么遥远的土地而甘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。

再看一眼面前的坟堆,他们歪歪斜斜,高低起伏,于土地而言,他们就像清俊脸庞上的“满天星”。虽然不再完美,却让人内心得以接近。

心中的荒凉愈加严重了,我转过身去,想逃离这片土地,不忍心看到它们在我面前消失。可我还是忍不住回头,想再多看它一眼。恍惚间太阳发出妖异的紫红色光芒,染红了天际。我知道,那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的伤口正在滴血。

清明节随笔14

清明节是一个拜祖先的日子,也就是给祖先烧点食物的,烧给他们。

4月5日星期六,是清明节,我和爸爸妈妈一大早就起床,连早餐都没吃,就从濮阳开车回老家扫墓。一回到老家,我们都把鞋换成拖鞋,因为去扫墓祖先的路是一条水泥路很脏,换完鞋我们就出发了,来到第一个地方时就看见有许多人在把草挖开,这里每年都会这样的到处都是草,所以每次来这里都得挖草,挖完之后,我们就开始给祖先苹果、包子、鸡……的食物,接着,第二个地方那里有许多个祖先,其中最里面的第二行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的祖先,首先是烧些食物给祖先,然后烧一些拜钱给他,最后烧鞭炮,做完这些以后,我就上前去拜拜祖先,并双手拿着水壶倒茶给祖先喝。拜完之后,我们就去第三个地方拜另外两位祖先。

第三个地方去的路全是水泥,把我的脚弄脏了。我上前去问爸爸:“爸爸,是不是拜完第三个地方就回家了。”爸爸回答说:“是呀!然后12点准时出发去吃饭。”我听完之后就在去的路上摘了许多花,因为我想把这些花送给祖先,希望他能保佑我身体健康,步步高升。来到之后,我看见有两位祖先,我仔细看了看水泥上的字,原来他们是一对夫妻,我们还是按老规据给这对夫妻送上水果,烧一些钱和烟给他们,还有茶和白酒,做完以上这些工作,我就去拜拜他们,把所有剩下的茶倒给他们喝,并把我刚才在路上摘的鲜花送给他们,希望他们在天堂能更加相爱。

拜完所有祖先后,我们就回家。其实,我并不喜欢清明节拜祖先。

清明节随笔15

今天是四月四日,学校放清明节假。我回到家乡和亲人们一起过清明节。

早上的时候,妈妈和奶奶早早就起床,要做许多的事情,到市场买菜、肉,其中有葱、荷兰豆、猪肠子、豆腐、猪肉、猪肚。妈妈买完各种东西后,就回家当场和爸爸一起杀鸡、炒菜、买鞭炮……做清明扫墓前的准备。妈妈叮嘱我们说:饭后不要乱跑,上午准备出发去扫墓。

妈妈、爸爸、奶奶、二伯、二伯母等一直在做准备工作,从早上忙到中午。差不多11点的时候,我们带着汽水和啤酒,还有鸡鸭、米、水果、鞭炮等供品,带着装满黄草纸,冥币等祭祀品的麻袋就出发。哥哥是负责扛所有的汽水和啤酒,虽然很重但却坚持扛到目的地,因为妈妈相信他的实力。相对来说,我拿的东西是很轻的,但责任重大:一不心可能引起大爆炸,我拿的是鞭炮。

我们走很长的一段路,终于到达目的地,哥哥累的气喘吁吁,而我也累的心脏怦怦直跳。我和哥哥最先到达墓地,后面的一群慢慢才跟上来。

二伯一上来就二话不说,拿起锄头就把太公的墓碑前后的野草和烂泥清理起来,清理干净后,就叫爸爸到附近的泥地里,拿起锄头挖几块大的泥块。我、哥哥还有表哥一同去搬石块。我们把石块搬到墓前,接着大家把带来的纸钱统统交给二伯,二伯把叠得整整齐齐的纸钱分别放在石碑的东西南北方向,用石头压着。此后,奶奶把盛两碗干饭用两双筷子插在饭的中央,再在墓碑前摆上各种供品。然后奶奶就拿出一麻袋的黄纸和冥钱,让我们分别把它们搓得均匀。哥哥搓得最搞笑,他使尽力气地搓,像打沙包一样用力地打着,使冥钱都均匀散开而他的拳头的皮搓破。纸钱搓好以后,表哥就把火点着,点燃香烛,纸钱一叠一叠地烧,在烧纸钱的过程中,由于风势很大,使得周围的干草燃起来,我们赶紧拿起树枝扑打火焰,扑灭火焰后,又锄一条防火隔离带。接着把还没有烧完的纸钱再烧起来。这时候,天上下起雨,表哥说:“糟糕,下雨。“姑和妈妈却不慌张,她们异口同声地说:“下钱罗,下钱罗,祖宗在保佑我们今年赚大钱!”。几位表哥们点燃“浪漫礼花”,随着“呼--啪啪啪”响三声,那礼炮就像离弓的箭一样,在空中跳舞几圈后爆炸,显得绚丽多彩。雨此时也停,天空又出现太阳。

我们全体成员在铺毡子的墓碑前齐齐地跪下来,随着二伯的叫声又跪又拜,我们在默默祝愿祖宗在九泉下安息,祈祷祖宗保佑我们下一代兴旺发达。

最后,我们打开带来的东西,午饭就在墓前吃,含义是邀请祖宗和我们一起吃饭。我觉得这顿饭很好吃,也觉得清明节扫墓是一件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。

《清明节随笔【热门】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