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清明节随笔【精】
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,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?随笔,或讲述文化知识,或发表学术观点,或评析世态人情,启人心智,引人深思。那么,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节随笔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清明节随笔1有时候我们总是以为外界环境错了,其实错在内心。
这个假期有幸能一个人独自在学校,在宿舍,一个人的生活,能让我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精神层面。
1。思考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
之前有个名词“社会主义巨婴”,老是自诩见多识广,最终也栽在了这个词上。无法处理好与外界的关系是巨婴的一个特点,一个人为中心,没有一定的组织能力,“好吃懒做”,表里不一……没想到另一个我如此不堪,好像恰好占到了我最讨厌的所有性格。
我也有要守护的东西,但这种守护的信念还不够强大,其实也是自己本身不够强大。前期一直吃亏,其实吃亏也不失为一种好事,但要讲究一个度,比如一场游戏,你可以为了求稳在前期让资源,但是同时也要保证自己的一个发展,如果不管不顾,只是一味的让,一味地主动吃亏,那不过是给自己掘了一个深深的坟墓。
2。重新思考了梦想
其实关于梦想我没有停止过思考,就像对科技产品那种无法抵挡的热爱一样,对梦想,我也是有自己的想法。我想要自由。?之前老是以为,只要逃出来就是自由了。但万万没有考虑过我逃出来后要面对的是什么?也许就死在迈出所谓的自由的一步的那个距离,天真的以为自己为自由而死,其实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尘埃的消散。没有价值,也没有意义。
所以我还要活下去,不仅要活,还要活得漂亮。就像《让子弹飞》中张牧之说的“之前是不想和他们玩,现在我不仅要玩,还要玩的赢”。
3。思考另一个自己
只有有做过一个性格色彩的调查,我是一种“红蓝色彩”,这是两种非常矛盾色彩的混合,这种性格色彩的人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种色彩,但是在后天不可抗的因素的影响下,形成了一种与之相对的色彩的“习惯”,渐渐的自己也认为是理所当然,于是便有了“红蓝色彩”这就很好玩了,就好像谍战片一样,你不知道谁是卧底,只有通过观察“自己”的行为,习惯,动作,甚至分析自己的心理,来判断自己最开始时候的性格色彩是怎样的。这是一个有挑战的,且具有一定欺骗性的工作,不过我挺喜欢的。就好像知道有宝藏,也知道获取藏宝图的方法,没有理由不去试一试。
4。忠于自己
这篇文章写得有点乱了,像散文,但是还分着点。这就有点四不像了,不过,开心就好,这就是我的风格。
我决定,任何时候都不对自己说谎。不论屈从于多么强大的势力和舆论。这是生而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,和作为一个独立人格的前提条件。ineedtodothis。
5。找个活着的理由
有时候觉得王者荣耀这个游戏的人物设计团队真的有水平,每个人物的台词,既符合设定,也有一定的思辨意味。这个游戏中,韩信有一句台词「人总得找个活着的理由」每次听,都如雷贯耳,加之韩信这个英雄可以说是一个大心脏,carry全场。不免让我想,我活着的理由是什么?也许高中的时候会说出一堆大道理来。但是我现在却不知道了。计算机梦破灭过,篮球梦破灭过。我现在还能为了什么活着?说实话,为了我喜欢的姑娘。之前会觉得人生嘛,眨眼一瞬间,要让自己短暂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道印记。但还是自己当时太年轻,忽略了为人的本质属性。人嘛,就是要生活,要去爱和被爱,这是人基本的也是终极的快乐。所以也不为那些虚名浮利。就是为了自己喜欢的姑娘,努力变成一个优秀的人,能在合适的时候,有合适的资格,和她在一起。就是这么简单,为了爱。《大圣归来》中孙悟空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挣脱如来的“法印”,但就是为了小和尚,不顾自己的“拼命”,让法印“不攻自破”。
嗯,大概说这么多吧,又到了快凌晨一点。说好的早睡早起呢。
晚安啦,我的爱人。别等我,你只需肆意奔跑,剩下的交给我就好了,放心吧。
清明节随笔2清明节回家,借着扫墓,重走童年的路。
爸爸是浙江人,以做松油,做香菇谋生。所以从小我们田里的活干的少,但是,山是我们最熟悉,尤其是熬山。那里到处留着念想,布满回忆。
记得有一次在山上过夜,夜里醒来,听到森林里传来阵阵呼呼声,一摸,爸爸不在。我顿时恐惧无比,哇哇大哭。我摸黑边哭边跑,最后发现附近有一盏煤油灯亮着,原来勤劳的爸爸看我睡着便起来挖菜地。白天要做松油,做香菇,还要帮助生产队管理一大片的地瓜,实在没有空,于是爸爸常常利用夜晚摸黑种菜。
爸爸已经走了十多年,可是爸爸用身体力行传给我们兄弟姐妹的一大笔财富——勤劳,所以时值今日,我们不敢懈怠,唯有勤劳对待生活。
此刻,满眼望去,记忆中的笋厂早已拆除,松树没有了踪迹,杉木,翠竹,板栗树等经济林取而代之。或许那些曾经的采田珠,采蘑菇,拾茶梨。故事也将渐渐老去。
幸好还有妈妈和我们一起唠叨那些年里的老故事,还有妈妈陪着我们踏上熬山路。多年以后,谁来陪我看熬山?
清明节随笔3最近高强度的工作让我总有种窒息的感觉,回想起前日里的轻松,内心深处又徒增了许多悔意。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假期,我不知道该用何种心态来告慰逝去的亲人和自己一去不回的年岁。
今年家里没有我牵挂的人,爸爸妈妈随着姐姐去了彩云之南,我总觉得这是命运该给他们的经历,更在内心深处希望他们通过这次远行能够得到更多。姐姐与姐夫在20xx年结婚,由于路途较远,爸爸妈妈从未去过那边,对于一对在农村生活半辈子的夫妻,我想他们早已失去了对未知旅途进行探索的新鲜感,今年春节,姐姐与姐夫相伴留在我家过年,其实我能够猜透他们的心思,就是希望父母能够抽上一段时间去云南看看。
昨日给父亲打电话,听得出他的言语之间透露出几分醉意,可能是长时间呆在火车上太过劳累,父亲选择用酒精来解乏。母亲刚到云南,就不愿与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外孙女分开,突然觉得她像极了孩子,虽然,这些情景都是听姐姐在电话里说的,但是,我依然能够体会到父母内心深处的欢欣。对于姐姐来说,父母可能是不公平的吧,把她一个人丢在那么远的地方;对于父母来说,姐姐可能是不孝顺的吧,为了自己的爱情,竟然狠心丢弃整个家庭。那时候,我也认为姐姐狠心,随着慢慢成长,我逐渐体会到幸福对于一个人来说的重要性,于是,我开始体味这种两地分离的感觉,所幸的是,姐姐的生活很好,不会为了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而真的变成山里农妇,这是我最期许的事情。
奶奶刚去世还不到两年,想起这个清明她与爷爷的坟前再也没有新添的纸钱,我心里甚是难受,奶奶在世时,我从没想到她会突然说走就走,连最后和她说话的机会都不曾留给我,我开始胡思乱想,奶奶是不是觉得我们嫌弃她了,而独自一人去找爷爷了?还是因为她不愿接受这种没有盼头的生活了才撒手人寰。只见新人 ……此处隐藏4850个字……怀先人的一种方式和途径,方便快捷,甚至更动情更感人。
在互联网时代,对于那些没空去扫墓的人来说,网络空间也可成为他们悼念先人的重要方式。网上扫墓环保节俭,没有时空的限制,因而受到众多桐乡区民的欢迎。
清明节作为我国特有的祭祀日,我们在缅怀先祖的亲情之旅中,应树立科学文明的祭祖风尚,远离那些乌烟瘴气的封建迷信活动,尽量做到文明祭祀,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才能打造出__的“绿色清明节”。
清明节随笔12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。一到清明节,我就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。以前年纪小,老年人不主张小孩去上坟祭扫。今年,清明我有幸与老爸去公墓祭奠太爷、太奶,寄上一份晚辈的深深缅怀。
清明节早上,我便与老爸早早地起来,驱车来到爷爷家接爷爷奶奶。从楼上取出准备好的供品、鲜花、纸元宝和冥币。于是,我们四个人便启程去北镇廖屯公墓。
早晨,晴朗的天气,虽没有诗中描写的纷纷细雨,但有凉凉的春风吹拂。我平时也没有起床这么早,穿的比较单薄,不时地打一个寒颤,我好久没出远门了,一路上我没一丝困意。奶奶又对我和老爸讲述了已故太爷太奶的音容笑貌,陈年往事。我听得特起劲。过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,其中的生活艰辛,对于生于九零后的我可能没能全部理解,但通过奶奶将近一小时的讲述,我脑海里浮现了许多情景,使我就、觉得,太爷、太奶依旧活在我们身边。我暗想,太爷、太奶,您们在天堂那边还好吗?
一路上,老爸将车开得平稳,也许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。一个小时,我们来到了公墓的山脚下的空地中停满了大小的车,行人手持鲜花,络绎不绝。远远地就闻到烧冥币的味道。偶尔,惊闻刺耳的爆竹,嫩绿的小草从土里像卫士一样肃穆地站在那里。有些公墓上已摆好鲜花与供品。人们忙着祭祀先人,各个表情凝重,有些人眼圈红红的。
我们四人找到太爷的公墓,摆好供品,鲜花和香炉。老爸教我点好三柱香并行了跪拜礼。我的思绪便随着老爸点好的纸钱飘逸。由于纸钱多,爷爷又用木棍拨弄着纸堆,怕烧不尽,收不到。老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了一些燃烧着的纸钱,同时说:“我爷爷、奶奶腿脚不好,你们(注:你们指孤魂野鬼)别跟他们抢。”我的眼泪差一点流下来。火烧得很旺,山上的风不时的将纸灰吹起,烘烤着我,我通身暖和。这暖和好比是来自太爷的拥抱。我心里默记着……我学着老爸的样子也去将纸元宝点燃,我虽没能说上几句话,但我内心对太爷还是挺想念的,也许是血浓与水的缘故吧!我主动拿着扫把将公墓小院打扫一番。爷爷、奶奶看着我轻盈的动作,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。大概是按民俗与传统,李家后继有人来延续香火的缘故吧!
祭奠完毕,在回家的路上我没说太多的话。我感到我长大了,我有大收获。我决定每年清明都来为太爷、太奶扫墓,并对他们说,您们在那边还好吗?
清明节随笔13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即将结束,这次是他们在幼儿园里的最后一次春游了,又是清明时节。为了让春游活动更有意义,我们大班年级组统一组织安排了本次清明扫墓活动。
这天天气晴朗,知道要给英雄扫墓,孩子们心情都很激动,早早的就在戚家山山脚下集合了,每人都背着小书包,兴致勃勃地沿着台阶往上走,边走边聊着自己曾经的登山经验。我们是第一个到达的班级,很快就排好队伍等所有班级都到齐后。我们一起听张老师介绍了戚继光英雄的光荣事迹,还一起默哀,最后献上了自己做的小白花。整个过程虽然很短,但民族英雄的事迹在我们心灵留下了震撼和感动。事后,孩子们自己提意要在戚继光英雄雕像前面,照一张合影以作留念。还一直问我还有其他的戚家军在哪里?
回园的路线我们换了一条道,边走边玩,我们一起玩了好几个小游戏。途中还经过了一片农田,看到了一大片油菜花,孩子们都纷纷下去找有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,追赶着小蜜蜂,一起观察了七星瓢虫,摆着个种造型让我给他们拍照。有些幼儿带的水喝完了,其他同伴都将自己的水拿出来一起喝,在分享中感受着快乐。
半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,孩子们也渐渐地落出了疲态,我们慢慢地往回走,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,班上的嘉嘉小朋友比较娇气很爱哭,平时都不愿意参加运动的,这次走到半路上坐在地上不愿意起来了,说是走不动了还哭了起来。最后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跟着队伍一起走着回到了幼儿园。回到班级后,孩子们跟我说虽然很累,但真的很开心。我就鼓励小朋友,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这开心的半天时光,这样这份快乐的心情就会一直保存着了。
清明节随笔14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,他大约始于周代,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。
清明节最开始是个十分重要的节气,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,所以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、“植树造林,莫过清明”的农谚。后来,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,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,渐渐地,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。所以,清明节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节日,是祭祖与扫墓的日子。按照旧的习俗,扫墓时,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,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,再将纸钱焚化,为坟墓培上新土,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,然后叩头行礼祭拜,最后吃掉酒食回家。唐代诗人杜牧的诗《清明》: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,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写的就是清明节的特殊气氛。
清明节又叫踏青节。它是在每年阳历的4月5日,这正是春光明媚,草木吐绿的时节,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,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,并开展打马球、荡秋千、蹴鞠、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的习俗。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,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,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,以锻炼身体。因此,这一个节日既有祭扫祖坟生别死离的悲伤,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,是个富有特色的节日。
清明节随笔15每当我想起清明节,总会想起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这一首诗来。似乎每当清明时节,朦朦胧胧的小雨就会笼罩着整个长沙城。今年似乎天公不作美,没有了那充满着诗意的小雨,而下起了大雨。我望着那滂泼大雨,听着遮雨板上那滴滴答答的声响,思绪渐渐飘向了远处……
又是一年清明时,此时的雨似乎更能够寄托我们哀思。故人已逝,我们似乎也无能为力。于是,清明节祭奠已故的亲人和烈士,便成了中华人民的传统,每到清明,墓前总会出现祭奠的人的身影。可似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是提高,有些时候就越会忘记老传统。人们总会因为各种理由而不能去祭奠已去之人。但是过后,也会去看望。
其实这种习俗似乎也是人们心灵上一种安慰罢了,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,好像如果烧了纸钱,放了鞭炮,行了三拜九叩大礼,就能看到已故的人们在天上生活得很好,并一直注视着我们,关注着我们,一切的事情都和原来一样。
可是即便是这样,这些习俗仍然这样传承下去,每到清明,墓前总会有人站在那里,然后在“噼啪”的鞭炮声中,在敬给已去之人的缭绕的香雾里,在烧纸钱的火堆旁边,行上三拜九叩大礼,在心中祝愿,希望已去之人能在那个世界一切安好罢。
“滋——滋——”手机震动起来,我忽的从我的思绪中收回来,接起了电话:“喂,你好,我是
逝者长已矣,生者如斯夫。